5月18日上午,能源工程学院在5号教学楼5215会议室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校长许云华出席。
会上,党委组织部部长尤飞宣读了任免职通知,任命王进仕同志为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总支委员、副书记,王憨鹰同志为能源工程学院党常务副院长(正处级)、总支委员。拓耀飞同志不再担任能源工程学院院长职务,王国章同志不再担任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职务。
许云华在讲话中指出,学校高度重视能源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建设,这次班子调整,是根据能源工程学院建设发展需求,从打造与升格大学相匹配的一流学院出发,通盘考虑,充分酝酿,做出的决定,也是学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具体举措,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榆林时强调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的生动实践。许云华强调,对于一个学院乃至一所大学的发展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带头人至关重要,王进仕和王憨鹰两位同志在专业学科方面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和学术造诣,在行政管理上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突出。学校聘请王进仕同志担任能源工程学院院长,这是对能工院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能工院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期待王进仕院长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能工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许云华对能源工程学院未来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学院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二是加强班子建设,切实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学院全体教职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发展,学院党政班子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围绕中心,抢抓机遇,把学院建设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三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要突出时代导向、实践导向,围绕国家、陕西、榆林战略布局,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整合人才、资源、成果,积极打造C级学科。四是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谋划好、落实好学院“十四五”发展。同时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就业工作。最后,许云华代表学校将“奋斗”牌匾赠于能源工程学院,希望学院能够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学校早日实现升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王进仕院长在发言中衷心感谢学校党委、及全院师生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化责任为担当,化责任为动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班子成员,同心协力、竭尽所能,把能源工程学院不断做大、做强,全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为能源工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王憨鹰常务副院长在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学校党委的信任,让他回到曾经奋斗过十五年的地方,自己倍感亲切、倍感责任、倍感压力。今后将同班子成员并肩战斗,落实好追赶超越任务,做好审核评估工作,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尽力,把能工院工程学院建设好、发展好,不负组织的信任,不负广大师生员工的期望。
党总支书记延江波表示坚决拥护学校党委的决定,对学校长期以来对能源工程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王进仕同志、王憨鹰同志来院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拓耀飞同志、王国章同志为学院事业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后将全力支持两位院长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加强班子建设,齐心协力,不辱使命,努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不辜负学校党委的信任和师生的期望。
党委组织部部长尤飞、教师发展工作部部长姚学慧出席会议,能源工程学院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尤飞主持。
王进仕教授简介
王进仕,男,1982年出生,湖北蕲春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宽诚青年学者,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副系主任、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挂职)。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分布式能源、热力系统节能、相变传热等方向的科研教学工作。2009-2010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GF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包括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PCT国际专利3项、美国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3)等。坚持科教相长,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参与各级教改项目10余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骨干、联系人,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2)。